這世界從來不是理性的
近來想看電影,卻只能一、兩個月看一部,沒什麼資訊去判斷那部值得看,往往依自己抵達電影院時的放映時間來選擇,最近的優先,靠感覺,不靠思考!
前陣子看了「我與狐狸」,進了放映廳中還以為自己一個人進入黑黝黝的森林,從頭到尾一個人,這次選了「鷹眼」看,竟也如基隆港上隨風迎展飛翔的老鷹般,三、兩隻飄零空中,我與一對戀人,冷氣好強,人好少。
這片的劇情聽史匹伯說「要讓人看到手機與PDA就會怕!」,最好是啦!我也是衝著他這句話,感到該去讓他嚇一嚇。
事後必需說根據我與一般台灣人處理類似電話「詐騙」或「恐嚇」經驗,大概早早就被「雷公」或「閃電」打死了事!說是自始至終鳥都不鳥「藏鏡人」的指示,這一定是騙人的啦!
不明白我才說什麼,那看看劇情簡介好了:
【鷹眼】是一部和時間賽跑的驚悚片,由西亞李畢福、蜜雪兒莫娜漢、蘿莎莉道森、安東尼麥基以及比利鮑伯松頓領銜主演。故事描述傑瑞蕭(西亞李畢福飾)以及瑞秋霍洛曼(蜜雪兒莫娜漢飾)這一對陌生人因為一通他們倆都不認識的女人打來的電話被迫在一起。電話中的女人威脅他們和他們家人的生命安全,然後把他們逼到置身於愈來愈危險的狀況,利用一般日常生活中的科技產品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當情況變得一發不可收拾,他們甚至成為全國的頭號通緝要犯,於是他們必須攜手合作,查出這一切到底是怎麼回事,更重要的是,為什麼會發生這一切。資料來自「雅虎電影」介紹
有豐富觀影經驗的該從上開介紹,推測出相關的「幕後黑手」,我想到「楚浮的世界」、「全民公敵」、「終極警探4」…
好來塢電影有一定的公式,依據相關的訊息很容易縯繹出「老梗」的套路,這片也不例外,雖然有「夢工廠」製作團隊,但美國人有美國人的原則,就是會讓人推理得知。
電腦是理性的產物,以邏輯運算,以程式推論,然後以數據來決定是否值得做,若是電腦有人工智慧,而且可以自行決定什麼是世界的「對」與「錯」,那將產生怎樣的後果!?
我們試著想想,這世界是理性的嗎?不是的!世界從來不是理性的!一切的理性基礎在於感情的認同,思想上的節制,還有對人的體諒。
科技產生的聲光幻影,都不難以電腦技術完成,但人的感動還是來自於情感的認同,感性決定你人生的大方向。
這戲也有這種況味,人若以理性來制約,人就不可能戰勝「超級電腦」,但若以不可測知的「感性」與「感情」,那就可能產生無以倫比的力量。
我也想到「海角七號」比起好來塢電影確實有太多不足之處,但他讓台灣人的情感獲得共嗚,讓一群人在戲院分享本土的歡笑與淚水,那就是感性的力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