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持距離,等待愛情—觀「跳越時空的情書」
愛情的符號是「射線」→,有啟端,沒有終點,有開始,方向不定,距離長在,但難知結果,不明所以,或許一發不可收束,又或許朝生暮死,轉瞬而終,天知道!但當事人,當局者謎,沒人知道,例外的只有許純美與邱品叡那一對,天下都知道結局必然…,只有他們假裝不知道。
距離產生美感,美感就觸動感覺,然後陷入那自古皆然的「朝為行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無法說清,但感覺強烈,「金風玉露一相逢,更勝卻人間無數」,我沒說,你明白,距離、感覺、等待…,或許只是一個階段,或許是一個循環,或許就是一陣如夢似幻的茫然與迷惑,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枉然。
欲說感觸,「卻道相思聊無益」,話入正題,這「跳越時空的情書」的戀情正是如此,故事大略是:活在二○○四年的落魄建築師亞歷(基努李維飾)愛上活在二○○六年的寂寞女醫師凱特(珊桌布拉克飾),主場是兩人在不同時間都曾居住其中的湖畔玻璃屋,兩為竟相隔了兩年之遙,身處不同空間的透過湖畔小屋的信箱持續往來通信,在這樣不尋常的聯繫之下,他們逐漸地吐露真實的自我,直到最後發現兩人已經墜入愛河,他們決心跨越兩人之間的鴻溝,揭開這段聯繫背後的奇特關聯,安排了一場約會來兆戰命運,然而,在試圖連拉兩個不同世界的同時,卻出現了可能永遠失去彼此的危機…。
今午的新聞中介紹新上映電影,提到這部原是根據前年韓國電影「觸不到的戀人」(全智賢妹妹演的),故事幾乎雷同,只是年代為一九九八與二○○○年,可見,韓國電影的創意與原創力確是令人感佩。
大致來說,這片子有老式文藝愛情電影的單純與平實,說是「似曾相識」現代版也可以,不同時空的男女,在現實場景交接了感情與心靈的碰撞與火花,湖畔小屋四面玻璃,四面透光,小屋冷清,湖面寒煙起,晚春殘雪,一個人、一對戀人,兩個世界,一條狗,始終有距離,時間與空間不對稱,只能寫信訴衷曲。現實中家庭、工作、感情的不如意,男的親子疏離、有志難伸,女的情路徬徨,心靈空虛,等待一段若有似無的戀情,這戀情是舊往不經意的邂逅,是偶然無意的巧合,當時無心,此時有情,所以在等待中,彼此心有靈犀,互傳情愫,但等待的是誰,難道心中的憧憬,只是眼中的幻影,不是的!只要有愛,往來無距離,溝通無障礙(這是手機的廣告嗎?),所以你在看本片時一定會有時間次序的矛盾,與故事發展的邏輯困惑,別問我,你要用感覺來接續。
還不錯,雖然也許自己並非少年十五、二十時,還是在幾個情感衝激處,波光隱隱在目框,人呀!有那個不尋求浪漫情愛,那個不想尋找自己生命中的「靈魂伴侶」,或許人間多的是「材米油鹽醬醋茶的平凡夫妻」,我們在內心才不斷渴望出現跳越時空的戀人,電視中布拉克說「等待」絕對是愛情的關鍵,她常運用,無往不利。美麗的女人要人等待天經地義,但你要等待一個「觸不到的戀人」嗎?
法國作家巴爾札克說:「惟有那些正缺乏愛情,在冗長的工作中耗盡青春年華的不幸者,才能了解自己荒涼的、無人問津的心靈激情,如何來勢洶洶。」,這片子縯繹了大作家此段感嘆的精義。
另一個美國作家詹姆斯.佩頓也說「一個浪漫的男子對待「那個逃離的」另一方式,是把她理想化或讓她永生。…他就可能沉浸於對她的記憶中,以致他不能再產生真正的愛情。他和她曾有過無比美好的時刻,沒有任何東西能與之相提並論。」,這部子的故事也說出了故事背後沒有結局的心理因素。
還不錯,平實又相當程度地觸動人心,沒有聲光影像的剌激,但淡淡漠漠地哀傷與感懷,讓你會更加珍惜你身邊伸手可及、可觸的戀人或親人,願你感覺幸福。
阿偉看完電影馬上寫
欲明詳情,請參「跳越時空的情書」官方網:
http://www.thelakehouseevent.com.tw/
「觸不到的戀人」官方網:
http://ilmare.kingnet.com.tw/main-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