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關線上的夥伴
原本「小三通」只是舒緩兩岸僵局的暫時交通管道,將金、馬外島視之為兩岸的「區外」,所以縱然是「特殊的兩國關係」,兩岸政府也就可有可無、要死不活地所謂「直航」著,從一周二、三班船,每月不過一、二千位旅客,一直到去年中擴大開放赴大陸旅客的身份,漸漸地旅客量越來越多,船班也越來越多,達到每天往返共二十八班船,旅客量每日平均四千餘人到五千,可說是除了「桃園國際機場」外,最繁忙的「國際線」通關口岸。
一個如金門這般的小島,原本還是軍管下的「戰地」或「前線」,一經政策改變,就瞬間轉換角色與屬性,成為兩岸接續的空中與海上走廊,這轉變極大,這轉折就成為我日常工作主要職責,也是我們這群「通關線上」夥伴的工作任務。
這其中的通關單位有海關、入出國及移民署、海巡署、農委會檢疫站與港警、疾病管制局,同在一棟大樓中肩負旅客之行李與安全查驗,證照核放與查驗,檢疫、防制與旅客服務。
民國九十四年底開始使用的水頭旅客服務大樓,完工至今不過三年有餘,但卻早已不堪負荷這樣的旅客流量,小小的五、六十坪入境室裡,每班船二、三百名的旅客瞬間進入壅塞,入境室中人馬雜沓,眾聲喧嘩,狹窄的空間擠不進太多的人,逼仄的環境納不了過高的分貝,你搶行李,我爭推車,你擋我的道,我佔你的路,這人行李超量,那人帶違規貨物,此刻安檢門聲響,那時X光卡住,公務人員吼,旅客罵,這通關的入境大廳眾生擾攘,音波沸騰,怎一個亂字了得呀!
一個悠閒的島嶼,一個靜謐的臨海小港,怎能擔當這樣子超大流量的通關使命,我們承擔,我們執行,我們正是那群任勞任怨的通關線上夥伴。
一位小妹子請調離金,O型的人,平日樂觀開朗,但也禁不住這紛亂難過的環境,申請返台;小夥子個性沈穩持重,有學問、有專業,但在金日久,不耐環境變遷,任務日艱,想要過個平淡正常的上班日子,也要離開金門到港都;一位小朋友替代役退伍,正準備迎接人生的新頁。
我們在水頭上班,這是難得在一起聚餐,相逢總有緣,祝福遠行高飛的朋友,祈願留下繼續奮鬪的好友,無有行者,難以圖將來,無有留者,無以保當前!彼此多珍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