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所在
我不喜歡別人的目光,有相當一段成長期,極沒自信,對自己的長相、身高,還有功課與學業表現在在不滿意,走過人群之中總覺得不自在,感覺到旁人若有似無注視的眼光,他人談話好似在評論,他人的輕笑好似在嘲諷,只不過隨意掃過的眼光,也讓人感受到注視下的稀微心境。
尤其是青春期對異性特別敏感,在乎自己卻又無所著力,喜歡別人卻不知如何是好,每每走過一群女生面前,以為人家在看我,無論他們笑語或沈默中,都讓青澀而木訥的自己更加笨拙而慌張。
及長離家赴台,書既讀不好,工作又普通,每年回鄉,拿著行李,拖著背包,心與行囊一般沈重,不想走過大街,因為怕被人問,只得彎腰低首走後巷回家。
是不是只有我這般卑微而低沈地成長?是不是我太過缺乏自信與努力?或許吧?但這其中有制式的「功成名就」的傳統價值,有重視「衣錦還鄉」的社會期待,還有整個時代的氛圍與壓抑。
當年我們好不容易過年穿新衣都穿得彆忸,寧可將新衣先洗一遍,弄縐變舊,都不想穿著新衣而突出彰顯自己,但潛意識中我們期待自己符合他人的要求,無論是「祖德宗功」式的顯父母之名,或是「讀好書,賺大錢」的世俗憧憬,不敢突出自己,表現自我,而服從在群體、傳統的制式價值體系裡。
其實說老實話,我喜歡活在別人注視的目光中,從我有「自我意識」時,我就常常「我有話要講」,可這話不能亂說,我只得在班會中討論類似「三民主義必將戰勝共產主義」的議題,而且必然說得「政治正確」、「思想純正」,縱然班會時班上總只有寥寥幾人發言,我也搶時機率先舉手講了長篇大論。
我蠻喜歡出風頭,唱歌就喜歡上台獻唱,沒學過跳舞也敢於公開表演,別人驚訝的眼光中有我不知名的炫耀,還有膚淺而自我的虛榮心,就是想讓別人知道我,就是不想自己沈默地活著。
但我還是在乎別人的眼光,還是逃避別人的眼光,在人面前,我想表現自我,卻又想隱藏真實。
沒有太多的機會,沒有很好的機緣,沒有相當的才情,也沒有足夠的努力,我還是我,但經過時光的歷練,歲月的洗禮,我漸漸知道自己是怎麼回事,諒解了自己,也體諒了別人,在他人的眼光中看到了自己的真實與表象,這一切都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