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朋友在他的部落格轉貼了一則文章「生命的偶然與必然」,我寫了下列一些回應,今早看來猶有未盡之意見,但也想知道其他朋友是怎麼想的,是個很值得深思的故事。


所謂「人者,心之器!」,喜怒哀樂動於中,而形於外,做為人情緒與感覺是必然的,沒有心,也就沒有情了。聽說分手的舊情人在街頭不期而遇,最糟的情況,不是刻意默然無動於衷,也不是憤恨不平地說:「我恨你」,而是冷冷地瞧著說:「我認識你嗎?」


所以第三段故事,我認為不近人情,失去了愛與未曾擁有過,絕對不同,這點鍾情、專情如羽兄,應深明此理,「太上忘情,其下不及情,鍾情者,正在我輩!」,真的失去,幾人能忘卻,「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生命中的曾經與過往,留在心頭的,不僅是如胡適先生所謂留在「窗紙上的松痕」,而是抹不去的心頭人影,忘不掉的刻骨銘心傷痕,當然,此生唯一,必需珍惜,重新再來是行動,是理念,並非感情完全、清除、重組,除非他從未動情,也未有真愛。


至於第一段故事,事故起於倉促,自然無所抉擇,人不能以危難中的人性來考驗人性,因為這太殘忍,只有上帝能做(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所謂「太上忘情」,實則天地無情!),人以此來做為抉擇,誰都無法做到圓滿。


第二段故事,也是人性的真實!貪生畏死,人所難免,只是「得之所在,失之所在!」,在乎什麼,就怕失去什麼,真要做到「寵辱不驚」,也只有范仲淹那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聖賢之境方能臻至。


你想到什麼人生的偶然與必然之間的衝突與迷思,說來讓我們參考一下。


阿偉引言,謝謝「風中不落閣」羽兄提供故事


為了觀看方便,茲將全文貼於下:


做任何事全力以赴
學任何事永不嫌晚


生命的偶然與必然

偶拾


一個農民從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卻被淹死了。

 事後,人們議論紛紛,有的說他做得對,因為孩子可以再生一個,妻子卻不能死而


 復生。


 有的說他做錯了,因為妻子可以另娶一個,孩子卻不能死而復活。


 我聽了人們的議論,也感到疑惑難決:如果只能救活一個,究竟應該救妻子呢,還


 是救孩子?


 於是我去拜訪那個農民,問他當時是怎麼想的。


 他答道:"我什麼也沒想,洪水襲來,妻子在我身邊,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游。


 當我返回時,孩子已經被洪水沖走了。"


 歸途中,我琢磨農民的話,對自己說,所謂人生的重大抉擇豈非多半如此?


 
生命的得失

 一個嬰兒剛出生就夭折了,一個老人壽終正寢了,一個中年人暴亡了。


 他們的靈魂在去天國的途中相遇,彼此訴說起了自己的不幸。


 嬰兒對老人說:"上帝太不公平,你活了這麼久,而我卻等於沒活過。我失去了整整


 一輩子。"


 老人回答:"你幾乎不算得到了生命,所以也就談不上失去。


 誰受生命的賜予最多,死時失去得也最多。長壽非福也。"


 中年人叫了起來:"有誰比我慘!你們一個無所謂活不活,一個已經活夠數,


 我卻死在正當年,把生命曾經賜予的和將要賜予的都失去了。"


 他們正在談論著,不覺到達天國門前,一個聲音在頭頂響起:


"眾生啊,那已經逝去的和未曾到來的都不屬於你們,你們有什麼可失去的呢?"


 三個靈魂齊聲呼喊:"主啊,難道我們中間沒有一個最不幸的人嗎?"


 那個聲音答道:"最不幸的人不止一個,你們全是!因為你們全都是以為所失最多。


 誰受這個念頭折磨,誰的確就是最不幸的人。"


 
尋短見的少婦

 夏天的傍晚,一個美麗的少婦投河自盡,被正在河中划船的白鬍子艄公救起。


 "你年紀輕輕,為何尋短見?"艄公問


 "我結婚兩年,丈夫就遺棄了我,接著孩子又病死了。您說,我活著還有什麼樂


 趣?"少婦哭訴道。


 "兩年前你是怎麼過的?"艄公又問。


 少婦的眼睛亮了:"那時我自由自在,無憂無慮 ......"


 "那時你有丈夫和孩子嗎?"


 "沒有"


 "那麼,你不過是被命運之船送回到了兩年前。


現在你又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了,請上岸吧。"

 話音剛落,少婦已在岸上,艄公則不知去向。


 少婦猶如做了一個夢,她揉了揉眼睛,想了想,離岸走了。她沒有再尋短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vidsong006633 的頭像
    davidsong006633

    金門克偉部落格

    davidsong0066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