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縱使相逢應不識--「班傑明的奇幻旅程」觀後感
電影很長,將近三小時,但劇中人生很短,短得在一部電影中讓你從中體會生、老、病、死的轉瞬流程,聽說,人在死前,一生的種種情景也在剎那間迅速快閃腦海,有如幻燈片一一光影輪映,有瀕死經驗的人如是說。
或許這部片該有點人生歷練的人來看,方知箇中滋味,不然不易瞭解為什麼班傑明為對愛矜持又不時逃避,愛與死是人生的最大課題,若非人生有限,歲月匆匆,誰也不必為愛等待,慢慢在芸芸眾生浮沈終究會找到自己適合的,但就因死亡是必然,我們就得趁春光正好,芳華正茂時,放縱自己的情感,就怕來不及,不管對或錯!
片子的調性低沈而平穩,情感的起伏如幽谷靜湖,微波漣漪,淡淡默默,班傑明沒有怨尤,沒有悲嘆,眼神中有著好奇似的悲憫,他生長的「老人院」老人似也看淡生死,不憂不懼,或許吧!縱然班傑明的逆反人生是種人生悖理,但對老人來說,眼前的五歲的小老頭,倒也跟他們的真實情感與退化的記憶沒有太大的不同,老人與小孩有許多情境竟然有著高度的雷同!
人生過程當然不可能如此顛倒地返老還童,但大家不覺得我們一般人都認為人什麼時候就該是什麼樣子,什麼人就該愛屬於他的那種人,但你知道,人生的逆反處,到處都有,常態的男大女小,男生愛女生,都是我們認為的正常狀態,但姊弟戀,老少配也是正常人生。
遇到我們認為不適合,我們會退縮,情感會壓抑,這點在劇中班傑明屢屢如是,尤其黛絲在湖畔漫舞,逗引班傑明,如果「順水推舟」,有何不可?但原著小說畢竟深懂人情,知道壓抑的愛也愛的表達,知道「年齡」是感情的一道隔閡,縱情任情也許浪漫,卻可能落個「漸行漸遠漸無聲」的窘境,在「阿甘正傳」裡,珍妮若非有段不堪回首的荒唐歲月,怎麼還會在罹癌後回故鄉找阿甘,黛絲亦如是,青春年華時,豔冠群芳,舞技超群,在舞群輕狂自在,靚女俊男巧相配,無怪乎班傑明遇到她演出後,與男舞者親密互動後,黯然離場,就是深怕「多情反被無情惱」呀!
這部片的景象拍得很美,很能捉住時代氛圍,還有人生場景的獨特意境,影像很美、很細緻,雖沒有特別讓人眼淚奔流的地方,但仔細看,用心瞧,可以體會人生的無奈與感情的微妙轉折。
我喜歡凱特布蘭琪的演技,由少女的嬌美可人演到鶴髮老態,她身體流線輕盈,曲線動人,跳起舞來確有說服力,或許女人天生就有母性,男人本質上就是個小孩,在女人的懷裡,多老的男人都會變小孩的!
裡面令人印象深刻,講「天生本能」,說「命」,道「機緣巧合」,一切的事理都有其合理性,再怎麼難堪的情境都有其背後的道理,人總要活著才能體會人生,時間總要過去,事物都會變化,無論由少到老,或從老到小,都可能是「命運的安排」,是巧合也是必然,具有哲學上的意義。
布萊德彼特這戲演來稱職,但未必傑出,或許這戲的難度也偏高,小老頭時橡皮臉做不出太多表情,變帥時也不必太費表情,就帥了令人傻眼,加上戲裡的班傑明總是泰然自若,不卑不亢,讓人理不清他的情緖起伏與演技所在。
小說作者相當厲害,能在一部魔幻寫實劇中演出許多人感情的投射處,對親情的依賴,對愛情的猶豫與矛盾,在在都是真實人性的展現,如果你懂,應該看得出來真實人生的無奈與感傷,會不會流淚,會不會感動,就得看你自己的人生體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