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副刊「三少四壯集」
心靈的奢華
李仁芳
(2004/09/28)
台灣不能只停留在製造之島、工作之島,祝願我們的島也能很快成為「生活之島」。
若齡: 妳的論述中,深深彰顯了對生活美學的感動與理解。細讀妳和其他年輕朋友的意見,感到非常高興,也只有在這種時刻,我才能在緊湊與忙亂的工作行程中,心中湧現溫暖與感恩之情,確信自己是在一個正確的行業裡。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各位所探討攸關生活美學的專案領導者(黑鮪魚節洪萬隆/童玩節祕克琳/法藍瓷陳立恆)都是學音樂、舞蹈、德文等人文藝術出身的(可見科技的霸氣真的需要謙虛一點),宜蘭、屏東兩個窮縣的創新企畫也印證了我們常說的「絕不因貧窮而變得遲鈍」。
你們的報告讓我回想起當年台塑集團與陳定南縣長的世紀大辯論(宜蘭要不要歡迎台塑設廠?),台灣首富工業家與台灣首貧縣長的激辯,當年台灣人有多少人能了解這場世紀辯論的意義──宜蘭要做生活大縣(代價是成為製造小縣)還是要做製造大縣(但成為生活小縣)?擴大來看,台灣今天成為製造優勢高度開發的世界級製造大國,但創意生活產業卻低度開發的生活小國,是其來有自的。
台灣不能只停留在製造之島、工作之島,祝願我們的島也能很快成為「生活之島」,創意生活美學更受到大家的重視,除了有生產力的工作,有成就的工作者外,更有歡愉熱情的優質生活家。
生活是一切創造之源。
台灣會不會成為「生活之島」,關鍵在於如你我的島民內在有無「華美心靈」。
台灣不只要有具「華美心靈」的充沛創作人才,也要有如各位般眾多的「華美心靈」欣賞者。
如果我們的島上有如許敏銳細緻的「人心之華」,這種心靈的奢華才是真正的奢華。
四個月前參與一家媒體製作「美學經濟」專題,封面故事題目後來被改成「新奢華主義」,我深覺錯愕。真正的優質生活家是用心靈的奢華過日子,物質主義的奢華是不相干的。就像現在南港古道中當令的桂花時節,幽遠縹緲,寂寂飄香,就在每一位常民的身旁,只看你有沒有過優質生活的閒情與想像力而已,與物質的奢華何關?現在我倒覺得台灣各行各業很多創意青年,那麼執著專注於自己的興趣,精練追求,一心一意只聽聞自己內心的鼓聲前進,不在意短期的物質報酬。那麼前衛!那麼熱情!這股新精神力量,很可能是孕育我們下一波競爭力的契機初萌。我們都不要忘記「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創新史上一再出現的情節是,為已顯成熟老大的組織母體,開拓新疆界、界定新領域的,都是一群年輕閃亮的靈魂,以不羈的心志,筆直上昇的精神和睥睨主流群眾的眼神(defy the crowd),走出一條新路來。知識、科技與時尚創新誕生的過程,都同樣是由這樣一群「創新匪類」推動,將新精神由領域邊陲逐步推向中央的過程。
對我而言,我們能有幸在每周三早上討論一些很另類的觀點、很非主流角度的意見,這真是一種奢華的生活風格。如果有人感覺我當時太high了,我可能需要為我太美學的生活姿態致歉。
像今天早上301及中午查理的店中洋溢的青春、前衛與純真場景,才是最最閃亮的「新奢華主義」。
我很喜歡,也很感謝Karen所做的卡片,以及各位在卡片上寫的話,我會放在身邊,常常打開瀏覽,也把各位的心意常常擺在心裡。
我也珍惜這段我們共同相處的閃亮時光,正如Cindy所言,我們有幸能在彼此的生命中相互駐足,並留下深刻的痕跡。為此我要向造化大神心存感激。
我更珍惜各位的心意與真情。
畢竟──
身外之物,莫過於此刻的真情。
「人心之華」才是真正的奢華。
各位閃亮的烈火青春、熱情與奢華心靈,才是真正的「新奢華主義」。
祝各位閃亮的靈魂
亂世如意
李仁芳